第378(1 / 2)
高家村的人和朝廷不一样。
朝廷可以困守坚城,不管外面农村的老百姓死活。
高家村却不可以。
邢红狼听完了信使的报告之后,连一秒的“守城”想法都没有冒出来,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守住“盐村”。
四十里长的解池,周围一圈,全都是高家村的盐村。里面住着许多盐匠,管理着大片的盐田,还有一些戴蓝帽子的技术工人也住在盐村里,负责管理抽水用的蒸汽水泵。
另外,盐城周围还建起了好几个工厂,其中一个制盐厂,将盐匠们制作出来的粗盐,再用“天界”的方式处理一下,变成更加干净雪白的食盐,吃起来不会有苦味。
还有一个化工厂,就近用盐制作什么这个钠、那个碱的,邢红狼也不太懂,只知道这东西是做染料的重要材料,蒲州新建成的纺织厂可离不开这个。
河东城周围,已经到处都变成了高家村的形状。
这些地方,都是需要守护的。
这样一想,邢红狼感觉到肩头有点沉重了。
高家村的斥候紧急出去,向着晋城的方向散布了开去,务求搞清楚流寇的每一个小动作,绝不能让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河东城下。
与此同时……
蒲纺一厂。
蒸汽纺织机发出轰轰轰的声音,车间里的女工们正用熟练的动作,操纵着机器运转。
今年蒲州大丰收,棉农们乐呵呵地收下了一袋子钱,他们种出来的棉花,则被收拢在一起,送进纺织厂,通过蒸汽纺织机,变成棉线和布匹。
蒲纺一厂后面的一间小办公室里。
高一叶正穿针引线,做着最后的修补工作,好一会儿之后,她突然站起身来,双手将面前桌子上的一件棉布衣服提起,用力一抖,衣服被抖直了,是一件漂亮的侠士劲装。
“当当!”高一叶歪着头笑道:“天尊,天尊,快看,我给你做的侠士服,终于做好啦。”
这侠士服的样式,当然是李道玄提供的,采用后现代武侠风,上面还穿插着金丝银线,非常的华贵。
坐在桌子对面,已经在打瞌睡的test-02天尊被她叫醒,站起身来,笑道:“好的,那我穿起来试试看。”
他要更衣了!
但高一叶却没有半点要回避的意思,反而凑过来,要帮他宽衣解带的模样。
李道玄笑:“呀,这不太好吧?”
高一叶咬着下唇:“没什么关系的啦,天尊这具雕像,还在制作的时候,我就看过哦,那时候连一片衣服都没穿呢。”
李道玄:“……”
这就很离谱!
他没有“共感”到这个雕像的身上时,它只是个死物,就像服装店里的塑料模型一样,店员给模型穿衣服脱衣服,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
但是当他“共感”进来之后,感觉雕像就是自己了,那就和服装店里的塑料模型不太一样了啊,任由一个女人给自己摆弄穿衣,似乎哪里怪怪的?
但是……
这种怪怪的事,说出来就太着相了。
施主,你不能着相啊!
搞得别人知道自己是个纯情小男生就很不好了呀。
他平举起双手:“换吧!”
高一叶小脸微微一红,心中也有点异样。其实她和李道玄的想法是一样的,天尊没有附身这个雕像时,怎么摆弄也没感觉。但天尊附身在上面时,给它换衣服,心里就有点小雀跃。
哎呀,哎呀!我真是个坏女孩啊。
她红着脸,把李道玄身上的道袍扒了下来,露出光溜溜的硅胶身体,扒衣服时,假装手一抖,还在天尊的身上摸了一下……
入手的感觉,和真人的肌肤触感好像。
就好像真的摸到了天尊一样!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肠深解不得,无日不思量。
她咬着下唇,飞快地给天尊换上了新衣服。
直到完全穿好了,退开了几步,心情才稍稍平复下来,拿来一面镜子,给天尊看。
其实天尊不需要镜子,只需要结束“共感”,把神识飘到箱子外的本体上,再用本体往箱子里看,就能从头到脚,360度无死角的看自己的模型帅不帅了。
高一叶做这套侠士服穿在身上,感觉就像大侠郭靖,啊,不对,是杨康。
杨康的衣服比郭靖好看多了。
李道玄才不穿郭靖的衣服呢,首先他要帅,其次都是其次。
他开口笑道:“衣服做得很好,我很喜欢。”
高一叶大喜:“天尊喜欢就最好了。”
李道玄笑:“我的衣服好了,你的呢?”
高一叶:“我的也做好了,我穿出来给天尊看。”
说完,她就从柜子又拿出一件侠士服来,是女式的,准备往身上换。
而且是说换就换,当着李道玄的面,就开始解扣子。
李道玄笑着摇了摇头,心想:小妮子还真是不避着我啊?
不过……
自从有了“关注”功能,李道玄的视线能穿墙之后,她避不避自己没多大差别,李道玄完全是靠着绅士的修养来管控自己的。
尊重女性,可不能只是一个口号。
李道玄闭上了眼,过了好一会儿,再睁开,就看到高一叶已经换上侠士服了。啧,不错,是李道玄喜欢的样式,黄蓉的款式,只是胸前多了一尊金线绣成的天尊像。
至于杨康的衣服和黄蓉的衣服凑成了一对这种事,不是重点,不要在意。
“怎么样,好看吗?”高一叶笑嘻嘻地转了一圈。
“好看!”
“咱们说好的,衣服做好了,你要带我出去玩。去洛阳!”
“好好好,去洛阳。”
李道玄:“不过你也要做好思想准备,洛阳六月份才遭了大水灾,几乎半个河南平原变成了黄泛区,也许……那边的风景,没有你想像中的好看哦。”
高一叶缓缓地点了点头:“我准备好了,和天尊一起去看世间疾苦,拯救苍生。”
圣女也在船上
test-02天尊,与高一叶,在永济古渡码头,登上了运输船。
与两人一起出发的,还有高一叶的一百名护卫,两艘运粮食的船,两艘运建筑工具和原料料的货船。
九月的黄河,河水已经不像六七月时那么狂暴。
水位下降了不少,下游的洪灾也在缓解。
河水缓了一些,行船也容易多了。
四艘货船很快就经过了风陵渡,沿着黄河一路向下游驶去。
这还是李道玄第一次长时间的“共感”在箱子里面,长时间的通过箱中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肉眼可见黄河两岸一片萧条,河上看不到什么渔民,也没有官府的船只。
高一叶忍不住“呀”了一声:“我前些天看书,书上说黄河在三门峡这一段,会有很多漕船航行呀,怎么我们一艘也没见着?”
李道玄还真答不上来,赶紧切视角,查因特网,然后再切回来,这才一幅什么都懂的模样道:“那是因为江南崛起了,朝廷的粮仓从关中平原变成了江南。从北宋之后,黄河的漕运就一天比一天没落。再加上这两年陕西和山西遭遇大旱,漕运自然就差不多停掉了。”
高一叶:“哇,原来如此!又多学一点东西。果然要出来走走,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