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长青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 校园小说 > 导演她怼遍娱乐圈 > 导演她怼遍娱乐圈 第61

导演她怼遍娱乐圈 第61(1 / 3)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惹火红玫瑰 大佬他怀了野狗崽[重生] 怎么就成万人迷了[快穿] 京西往事/今夜渡港 在男团磕队友cp,我社死了 坐等王上病逝垂帘听政(重生) 燕何依 傍晚降雨 错轨行星 浪与礁石

比如说,粉圈其实是已经被做成了产业。任何一个有一定热度的明星背后,都有一群赚得盆满钵满的后援会大粉之流,不肯成立后援会的明星是会被黑料埋到不见天日的。

比如说,新人演员除了要和经纪公司签约,还得和某些平台签条件极其苛刻的分约,不签分约没戏可演,没有后台提携的,要么直接退圈改行,要么,就烂剧里跑龙套跑到死吧。

比如说,有些平台全方位参与影视制作从从最开始立项投资到最后发行上映的每一个环节,变相搞垄断,哪怕剧扑街,赔的也是用户和股民的钱,他们永远不亏。

比如说,对于大部分影视公司来说,搞作品不如搞产品——

搞一部及格线以上的影视作品,从立项投资到制作发行再到最终上映,投资高,周期长,人力物力心力消耗大,还未必能有与作品质量相匹配的成绩,不确定因素太多。相比较成本投入来说,回报率实在不高。

搞产品就不一样了。流水线批量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无限制重复,收割的就是热钱。能够维持长期热度最好,韭菜反复多割几茬儿,维持不住,一两个月的热度也够赚。投入少,周期短,风险低,重复性高,几十几百倍的回报率,何乐而不为?

那么,哪些是可以被划分到“产品”范畴当中的呢?那可是太多了。

规则成熟的规模化的选秀节目是产品。过去几年,每年都有数次大规模的选秀,不同的平台不同的主办方,动辄上百号选手,巧立名目的打投规则……金钱流动的声音简直令人迷醉。

通过选秀出道的男团女团当然是产品。成团出道,少则三四人,多则十来人,每个都是万众瞩目的流量爱豆。代言、综艺、商演……那一项不是割韭菜的利器?对了,团体内部不管是互相攀比撕逼,拉郎磕cp,都是刺激粉丝花钱的好主意。

题材小众但死忠粉众多的耽改剧不用说,也是产品。

炒作要从从源头开始。

作者有名气大小之别,ip火爆扑街之分,卖了多少版权费,买方是影视公司还是囤积ip的二道贩子,哪个先拍哪个后拍,是网剧网大还是电视剧电影,出品方是不入流的小公司还是实力雄厚的大资本,制作团队是名不见经传,还是某经典爆剧同班人马或者某获奖电影班底,这些通通都要拉出来比一遍才行。

接下来就是选角。有名气的没名气的,有实力的没实力的,有后台的没后台的,营销号煞有介事,小道消息漫天乱飞,一次次地往外放风声,再一次次地辟谣,捧的骂的,看似十分糟心,实则全是套路。

于演员来说,红的人气更旺,不红的也自此叫得上名号,互相抬轿两全其美。于投资方来说,热度巩固住了,提前开始回本了;其他相关的也各有各的收益,但凡和这事沾边的其实都挺开心

好不容易过了立项、筹备两个阶段,把主演定下来,就意味着下一个流程的开始。今天才有路透流出,传闻两位男主演十分入戏可能假戏真做,片场互动甜甜蜜蜜,明天就冒出不知真假的剧组成员匿名透露说,为了过审要改剧本,某女配疯狂加戏抢了原本的感情线,等到后天又有神秘知情人士出来泼冷水,说受某不可言说因素的影响,这剧不能上了……

甜蜜的“小情侣”,抢戏的“恶毒女配”,棒打鸳鸯的“某不可言说因素”,这么一起一落之间,不就是天作之合情深不渝的典范模样?粉丝能不上头,不嗷嗷地磕cp磕到昏厥?

拍摄期间三天一热搜,上映之后一天三热搜,硬是把粗制滥造洗脑成业界良心,把为钱营业包装成了绝美爱情。剧播完了,剧外这场大戏也不到散场的时候,先双方合体接代言上综艺参加各种活动从粉丝兜里掏钱,再拆cp提纯粉丝,到了这份儿上,隔段时间还要再不时营销一下什么“真相是假”“假象是真”之类……

这么些骚操作一溜下来,除了cp入脑掏空钱包的粉丝,大家都是大赢家——这t都什么玩意儿,啊呸!

追星混粉圈的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都是国家的希望社会的未来,硬是被资本圈养起来,改造成了是非不分黑白不辨的韭菜精,这国家能忍吗?操纵舆论,甚至涉及到了意识形态问题,这国家敢纵容吗?

上面事太多,一时没注意到罢了,他们倒是敢。之前上面也有过三令五申,没一个往心里去的,都不知道该说是胆大包天,还是贱骨头不挨打不长记性!

主席台上, 某领导的发言还未结束。顾盼拿签字笔在纸上戳来戳去,偷眼去瞄其他人的神色。隐含愠怒还强作无事的,不用说, 都是上面被戳着痛处的,面色轻松还带着笑的,就她视线范围之内, 一个没有, 当然, 她自己不算!

她一点儿也不同情他们,没有幸灾乐祸地拍手叫好,已经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涵养。毕竟,是他们做的实在是过了界限!就连上面的那些玩儿法,都还算比较基础简单的,这你敢信?

流量明星也好, 选秀节目、耽改剧也好,这些还只能算是相对“低端”的产品, “保质期”太短,还主要是靠粉丝经济收割韭菜。“高端”的产品, 那就是另外一种玩儿法了。

顾盼当初刚刚觉醒前世记忆, 查询这个世界影视圈的情况时, 曾发现这么一件事。

几年前, 一家上市影视公司签下了一位颇负盛名的电影导演,并与这位导演签了对赌协议。协议要求这位导演要在五年内为公司盈利七个亿,要是完不成任务, 差多少, 这位导演得自掏腰包现金补偿。

她当时就察觉到这其中的猫腻,刻意关注了一下事态的发展。

五年期满正好是今年夏天。这五年间, 这位导演拍了六部戏,每部都是大投资大制作,但遗憾的是,这六部戏的总票房加起来也就不到十六个亿。根据这家公司的财报显示,扣除成本,这六部戏的纯盈利最多四个亿出头,这位导演倒赔了近三个亿。

她记得十分清楚,就是她去草原探班《昭武风流》的那段时间,这事不但在网上闹得甚嚣尘上,还上了一些纸媒。舆论沸沸扬扬,要么在“声讨”这家公司太过“黑心”,要么感叹那位导演过于“老实”被人算计,总的来说,风向是往同情导演的这个角度来吹的,就连那六部戏中明显大失水准的那两部戏的黑锅都快甩得一干二净了。

这种发展着实没超出她的预料,也确实把她给笑得够呛。

外行人只看见这导演白干了五年,费心费力拍了六部戏不说,还得倒贴三个亿,他们不知道的是,早在对赌协议之前,双方签约之初,这家公司就花十几个亿收购了那位导演名下一家公司的部分股份。看账面收益,那位导演哪里赔了,根本是大赚特赚,更何况,还有其他隐性的收益。事实就是,对赌协议能不能完成根本就不是事情重点。

那,这家公司费钱费力搞这么一件事出来的用意何在?总不至于说,他们就是喜欢做慈善,白白送钱给那位导演吧?那当然不是!

这件事的重点在于,大导加盟,六部大投资大制作,再加上对赌协议的刺激,这家公司的市值在五年内翻了好几倍,从几十亿一跃到几百亿!这何止是“暴利”两个字能说尽的!股民比粉丝数量更加庞大,兜里的钱也更多,收割的规模和力度岂能同日而语?

此外,那位导演在这六部戏中大胆启用了不少新人演员,捧出了好几个影坛新秀,走得最快最稳最高的那一个,已经拿了两个影后!这位新晋影后,同样出自这家影视公司旗下,为刺激股价的新一轮攀升贡献出了应有之力,并且可以预见,还会为持续出力许多年。

在这件事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快穿] 救命!万人嫌他又美又撩 九思而行 大王万万不可! 浪与礁石 错轨行星 傍晚降雨 燕何依 坐等王上病逝垂帘听政(重生) 在男团磕队友cp,我社死了 京西往事/今夜渡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