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2 / 2)
见姚襄怀抱长剑,也正一脸桀骜地仰头看着他,眼角眉梢都写满了飞扬的意气,浑没有一点孤身进入敌方城池,沦为刀俎鱼肉的思想觉悟。
不像是来归顺投诚的,倒像是来考察他配不配让自己为之效命。
若换作旁人,可能会直接上去将他拿下,杀其人,毁其家,御其众,但谢尚没有。
年长者撤去了自己所有的依仗和护卫,单独与这位少将军秉烛夜谈,直至天明。
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聊了什么,只知第二日出来时,谢、姚二人的态度都甚为欣悦,对彼此都甚为认可推崇。
《晋书》称之,“一面相交,便若平生。”
这也就是“一见便若平生”这个形容的最早由来。
姚襄从此归晋,谢尚上表建康朝廷,为他请封平北将军、并州刺史,世称“姚平北”。
自后他就跟着谢尚干活了,伐魏伐秦,夺回玉玺,建功立业,声威大震。
姚襄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谢尚这样一个足够欣赏信任自己的人,又有能力为自己遮风挡雨,除去朝中那些针对自己一个新来降将的明枪暗箭,不失为一种天胡开局。
可惜,他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
在谢尚进兵攻占许昌、逼退前秦刺史杨群之后,琅琊王氏的王彪之等人为了压制陈郡谢氏势力,将谢尚明升暗降地调往建康城,任尚书仆射。
也就是后世沈约在梁朝担任的职位,一个彻彻底底的文官宰相之职,完全远离了战争前线。
东晋在当下这个年代,只有三个真正能够领军征战的人才,一个荀羡,死得早,一个谢尚,不擅长政治斗争,还有一个就是桓温。
而有的人明明不在这个行列里,但还特别跳。
比如殷浩。
他高高兴兴地继任了谢尚的位置,心想着谢镇西能破敌,我怎么就不行了。
这波一定得上!
谢尚被调离淮南战局之时,对前线发展深为忧虑,将手中安排事无巨细地皆交给了姚襄,让他继续攻伐前秦。
除此之外,他也不能再做别的什么,只得道一声“保重”,飘然回了建康城去。
不料,姚襄这边进攻得好好的,忽然就遭遇了一波接一波的刺杀,幸好是有惊无险,逃过一劫。
刺客还不是来自敌方,还是来自所谓的“自己人”,殷浩。
这等临阵刺杀本方大将之事,可谓闻所未闻,秦国国主听了都要直呼一声殷浩怕不是我们混进去的卧底吧。
殷浩刺杀姚襄,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主要就是……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