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不同的理想(一)(1 / 1)
江琦也只犹豫了一下便低头应下了。
虽然只是听了癞头的口供,但他也能察觉到其中的不对来。因为听着,周银不像是抢劫的盗匪,倒像是被盗匪抢的那一个。
一个从小便聪明,感恩,又善良的人,衣锦还乡后变成了盗匪?
反倒是周银嘴里说的,他靠着岳丈立足更显得可信。
唐县令很满意他的态度,道:“长博与本县提过你,说你机敏仁厚,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江琦低头道:“那是大人抬爱。”
唐县令问道:“你相信癞头说的话吗?”
江琦:“信。
“那你信他口中的那些官差说的话吗?周银是盗匪。”你
江琦垂下眼眸,半响才道:“大人,刑名是要讲究证据的,如今我们什么证据都没有,下官不敢妄加猜测。”
唐县令笑道:“不怪乎长博喜欢你,你说的没错,刑名是讲究证据的,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去找证据。”
江琦很好奇,“唐大人和我们大人为何对这个案子这么执着?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周银涉及盗匪之事。”
“我吗?”唐县令想了想后说道:“如果我说是为了天下无冤之人,无冤之案,你信吗?”
江琦躬身道:“自然信。”
唐县令看着他的脸笑了笑,“可你的脸和眼睛告诉本县,你不信。”
江琦身子微僵。
唐县令走出房间,站在院子里仰望蔚蓝的天空舒出一口气,浅笑道:“这院子四四方方的,但围墻还是低了些,我记着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蹲在一个高墻四方院里看天空了。”
江琦一头雾水的听着,并不发表看法。
唐县令道:“这个案子,我大约能猜到你们大人是为了什么,他是一个……嗯,很爱干净的人,律己也律人。我嘛,一是你们大人给的口供漏洞很大,一看便是有冤情;二也实在是好奇。”
“就凭癞头一开始的口供,大人便能笃定有冤情?那长命锁就不能是谁送的,或是捡到的……”
唐县令就笑道:“这天下的事情只分为两种,一种是别人的事,一种是与自己有关的事;也可以分为可言之事,不可言说之事。一个人很难为另一个人完全的保守秘密,除非他是个道德感极高之人,你看癞头是这样的人吗?”
“与你说这么多理由,不过是因为你不懂,而我这里其实最初的理由就是,我就知道癞头是撒谎的,我的感觉告诉我,这其中有莫大的隐情,而这隐情涉及刑案。”唐县令道:“而这样的感觉是我多年断案积累下来的经验。”
江琦顿了顿,他知道唐县令的父亲是左都御史,而左都御史是刑部出身,当年也是出了名的刑名高手,曾经以刑部侍郎的身份巡游天下,断天下奇案,也是因此声名大噪,然后被提为左都御史。
“那,我们大人呢?”江琦还是很不明白,当初他们大人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查起长命锁,查起周金周银来?
虽然杨和书没和他说过理由,但唐县令用脚趾头猜都猜得出来,但他为什么要告诉江琦呢?
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江琦,问道:“我倒觉得你不该跟着长博,你倒适合跟着我,怎么样,可愿到华阳县来当书记吏?。”
江琦一怔,心臟剧跳起来,同时口干舌燥,一时拿不定主意唐县令这是在试探他的野心和对杨县令的忠心,还是真的看上了他想把他拉过去。
江琦咽了咽口水后道:“下官的委派皆是杨大人做主,所以下官听杨大人的。”
唐县令闻言哈哈大笑起来,笑道:“好,待他成亲回来,我就和他说一声,让他把你派给我。”
他意有所指的道:“好奇心重,又敢问,也敢想,本县觉得你倒更适合刑部。”
唐县令说罢便走,江琦低下头去躬身行礼送他。
等唐县令走没影了,江琦这才直起身子来。
明理连忙追上唐县令,见这会儿早已经过了午时,连忙让人去厨房准备吃食。
“老爷,要不要给杨少爷写封信?也好让杨少爷安心安心。”
唐县令想了想后道:“也好,我也正有事托他去查呢。”
吃完了饭,唐县令便让明理再去前面县衙里将那封丧报拿了过来,他点了点后笑道:“绵州周银,娶妻商州夏氏,怎么就这么巧?”
明理给他倒茶,
就静静地听着。
“我还得去绵州一趟,查一查户籍,看一看绵州同龄的人中有几个人叫周银,但长博也得帮我查一查,这梁州的刺史与郭县的县令人脉。”
明理头皮发麻,“老爷,这案子牵扯得也太大了吧?uu看书 uukanshu直接去七里村查一查不就好了?”
“七里村自然也是要去的,但该有的证据也得有,该查的事也得查,这封公文不对。”
“可老爷,您是华阳县的县令,如今来这儿只是暂代,而且,这还是杨少爷和明刺史私底下同意的,都没走公文呢,事情闹大,京城的大人们知道了,就是老太爷再御史台也保不住您呀。”
唐县令就笑道:“所以我们的动静可以小一些,悄悄的来。”
“老爷,要不,您还是和夫人商量一下吧。”
唐县令扭过头,“你别多话,你不说,我不说,她就不会知道。所以如果最后她知道了,那一定是你多话。”
明理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心里如同被秋风吹过的树枝一样萧瑟。
唐县令这才提笔给杨和书写信,一边写还一边道:“你别说,他这坏习惯总算是歪打正着了一次,竟然查出这么一个案子来,但他这个坏习惯还是得改。”
明理道:“杨少爷说过,他并不想去查满小姐他们的,毕竟是朋友,只是满小姐他们家种出了新麦种,所以才多查了一些。”
“你信他?”唐县令哼了一声道:“他打小就这样,所以才那么讨厌,你看他有几个交好的朋友的?”
说罢,唐县令干脆在信里教育了杨和书一顿,明理看得忧心不已,“老爷,杨少爷要成亲了,您还是别在这时候跟他吵架了。”
“没事,有心情跟我吵架,说明他对这门亲事还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