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1 / 2)
&esp;&esp;按理来说,这问题本应该是在明天古文盛会上公布的,但奈何大家实在是等不及了。
&esp;&esp;现场的教授也好,古文协会的学者也罢,这会全都目光灼灼的看向了叶落。
&esp;&esp;期待着他的发言。
&esp;&esp;而叶落则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esp;&esp;创作灵感?
&esp;&esp;我操!
&esp;&esp;没人告诉来开会还得讲这玩意啊!
&esp;&esp;还创作灵感?
&esp;&esp;我有个屁的创作灵感啊!
&esp;&esp;这个事你得去问老刘啊!
&esp;&esp;第61章 你丫的是小说家?
&esp;&esp;“小叶老师,别太含蓄嘛。”
&esp;&esp;李文正主席笑呵呵的,态度非常和蔼,“咱们这屋子没外人,都是自家人,你有什么想法可以随便说。”
&esp;&esp;“是啊,咱们这就是随便聊聊。”
&esp;&esp;“有啥说啥就行。”
&esp;&esp;几个老教授也都笑呵呵的说着,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分析上了,“我当时读小叶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陋室铭》的创作背景是后写的。可后来又琢磨琢磨,像是《陋室铭》这样托物言志的文章,如果作者没有具体经历的话,应该是写不出来的。”
&esp;&esp;又一个北大的老教授接话道:“嗯,我当时也有这种感觉。”他看着叶落说道:“小叶,我其实特别好奇,这篇文章你到底是先写的创作背景,还是先有的正文?”
&esp;&esp;冯佳欢老教授这话乍一听有点不合理,毕竟谁会讨论创作背景和正文的先后关系?
&esp;&esp;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创作背景必然是发生在正文之前的事情,如果没有创作背景,那你这正文是哪来的?
&esp;&esp;可叶落这篇文章不一样,或者说之前他们就没有遇见过叶落这样的创作方式。
&esp;&esp;他的创作背景是自己编的!
&esp;&esp;他的正文是以虚拟人物的身份写出来的!
&esp;&esp;《陋室铭》的作者是叶落么?
&esp;&esp;不!不是!
&esp;&esp;在大家的眼中,《陋室铭》的作者就是刘禹锡!也只能是刘禹锡!
&esp;&esp;而刘禹锡,才是叶落的作品!
&esp;&esp;如果没有刘禹锡这个虚拟人物的铺垫,那《陋室铭》这篇文章的内涵将会大打折扣。
&esp;&esp;只有刘禹锡在屡遭贬谪、又备受打压的那种环境中,愤然提笔写下的《陋室铭》,才会显得那么的浑然天成。
&esp;&esp;“我也好奇这件事。”
&esp;&esp;“小叶老师说说吧。”
&esp;&esp;“是啊,咱们就自己关上门交流交流。”
&esp;&esp;一群老教授、大学者们都眼巴巴的瞅着叶落,等着他开口呢。
&esp;&esp;被这么多人看着,叶落只能先站起来,组织了下语言,先谦虚了一番,然后才说道:“各位老前辈刚才的问题,关于我是当初是先写的创作背景还是先写的正文,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我是先写的创作背景。”
&esp;&esp;众人都仔细的听着,完全没人打断他,叶落只能继续胡扯,“其实当初我的本意,是想写一篇历史类小说来着。这个创作背景,其实是我那小说里的一小段截取。”
&esp;&esp;“啊?”
&esp;&esp;“小说?”
&esp;&esp;“也就是说那创作背景,其实是一段小说情节?”
&esp;&esp;“刘禹锡是小说里的主角?”
&esp;&esp;众人面面相觑,他们想过很多种可能,但谁能想到,最后的答案竟然是这个?
&esp;&esp;弄了半天,人家那压根就不是创作背景,人家那是小说情节啊!
&esp;&esp;合着我们古文协会征文的第一名,是个小说家?
&esp;&esp;更准确的说,是个兼职小说家?
&esp;&esp;叶落那体育频道主持人的身份,就已经让这些老教授们有点挂不住脸了。
&esp;&esp;一群专门研究古典文学的,到头来干不过人家体育频道主持人?
&esp;&esp;这不纯纯打脸么?
&esp;&esp;可现在更气人的是,叶落是主持人也就算了,你是体育频道的主持人我们也捏着鼻子忍了!可你丫的竟然都不是古典文学创作者?是个小说创作者?
&esp;&esp;一个写架空类小说的,拿了古文协会征文的第一?
&esp;&esp;还有比这气人的么?
&esp;&esp;得亏这群大教授的涵养比较好,要换成象棋协会那帮人,这会早就开骂了!
&esp;&esp;不过经过叶落这么一解释,之前困扰大家的各种问题,这会就都有了合理的答案。
&esp;&esp;李文正老爷子头一个说道,“原来是这样啊,也就是说这篇《陋室铭》,其实是你这本小说剧情推进的产物?”
&esp;&esp;“对!就是这样。”
&esp;&esp;叶落肯定的说道。
&esp;&esp;又有个教授问道:“是长篇小说么?”
&esp;&esp;“算中长篇吧,也不是很长。”
&esp;&esp;“完本了?”
&esp;&esp;“嗯,完本了。”叶落这么说似乎也没啥毛病,老刘一共活了五十岁,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他完本的时候,确实不算长篇。
&esp;&esp;“怪不得感觉你写的古文这么流畅呢,原来是带入角色中去了。”
&esp;&esp;“还别说,我突然觉得小叶老师的这种方法真挺好的。你们看啊,你写一部长篇的历史小说,那自己肯定会带入进角色中啊,到时候主角经历的各种情节,不都是创作素材么?”这学者是越说越兴奋,“而且你们想啊,这种情况下的创作,那是主角的视角啊,那不就融进古代社会了么?”
&esp;&esp;“还真是个值得尝试的好办法。咱们现代人研究古典文学比较方便,但要说创作古典文学,最难的就是没有古人那股味道了。不过按照小叶老师这个办法,似乎能够很大程度上,规避这个缺点。”
&esp;&esp;“确实,以前还真没往这方面想过。”
&esp;&esp;一屋子人说着说着两眼都放光了,今天叶落真是让他们的思维一下就打开了。
&esp;&esp;仿佛打开了文学创作的新大门!
&esp;&esp;自己写的古文古诗为什么没有人家叶落那么有味道?
&esp;&esp;是文学底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