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梁袭原本想说一旦发生辐射泄漏,刀锋一定会动用非常规手段。但是话说一半,梁袭若有所思,不再说什么,起身离开了玻璃罩。
蒙海卡和独眼龙莫名其妙。
伊莎已经到了外面,看了一段,还没等伊莎开口,梁袭先问:“博士,你说蒙海卡被羁押的前几天出现过焦虑情绪?”
博士点头:“很烦躁,焦躁,下意识扯头发。”
梁袭问:“除了刀锋,还有谁见过她?”这问题问的是伊莎。
伊莎道:“蒙海卡被捕前三天被羁押在安全屋,直到法官批准暂时将蒙海卡定为恐袭嫌疑人,这才转移到这里。”
梁袭问:“她见过谁吗?”
伊莎不解,梁袭道:“我们就假设她孩子被挟持与绑架,即使她完成了绑匪的要求,她还是很焦躁。但是心情转变很大,安静了下来。应该是获知了自己孩子的信息。”
伊莎问:“会是孤老会通知她的吗?”
梁袭道:“孤老会不知道她孩子信息,甚至只是认为她在英国有孩子。我认为蒙海卡不仅在英国有孩子,甚至可能有自己的生活。她为什么通过渡偷出入境?会不会她有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英国好妈妈,一个身份是孤老会的主管?她不能让自己的指纹留在出入境海关处,不能让英国身份有案底,这样司法机构就没有她英国身份的指纹等信息。这似乎就可以解释她为什么渡偷出入境,为什么会长时间驻留英国,为什么孤老会不清楚她信息的原因。”
伊莎若有所思,问博士:“蒙海卡到了这里就安静了,在安全屋她表现很焦躁?”在安全屋时只是正常审问,到了这里就采用精神类高压审问。
精神类高压审问包括很多手段,诸如24小时开着灯,没有隐私,强制循环播放一首难听的音乐,破坏嫌疑人的睡眠等。在这种情况下,蒙海卡还保持了相当的安静。安静是相对的,蒙海卡已经多次试图偷袭进入玻璃罩的探员。好在刀锋探员训练有素,没有被她得逞。
由于有两种不同审问态度,探员们没有察觉到伊莎的情绪变化。外界因素,比如强光等可以诱引人的焦虑和焦躁情绪,在关闭强光后,被诱引出情绪的人也会慢慢恢复平静。不过博士说的是内在的情绪,在安全屋蒙海卡得到更好的待遇,而她心不在焉,对探员的问题视而不见。在这里,蒙海卡恢复了判断力,思考力等,也就是说蒙海卡没有内心内在的压力。
博士回答:“不清楚,我不能说出一个时间节点。”
梁袭道:“奇怪的一点:蒙海卡为什么那么放心呢?比如歹徒绑架了她孩子,她按照歹徒所说的做了,这时候她很焦虑,因为她不清楚歹徒是不是讲信用,担心自己的孩子。但是转变了心态,会不会因为有人告诉她,孩子没事了?”
伊莎道:“如果孩子没事,她应该告诉我们真相。”
梁袭道:“一个可能,歹徒还能威胁到她的孩子,既然这样,她应该还会焦虑。我认为只有孩子被送到她认为安全的人手里,她才会无所顾虑的面对警察。这个安全的人又不是孤老会。”
伊莎道:“你没回答我问题,孩子没事的话,她为什么还要和我们对抗呢?你说孩子被送到安全的人手里,安全的人为什么不向我们说明,让她继续在这里吃苦呢?”
梁袭道:“还有一个可能,她不能说。不是因为孩子不能说,而是因为她不能暴露自己在英国的身份。”
伊莎点点头。
梁袭道:“安排电视台采访,我们把她身份散播出去。”
伊莎忙道:“不行,国际上很多人一直在抨击恐份无权人这一条。根据英国反恐法案,我们在无法确定她是否恐份的情况下,不能曝光她。公众心态很简单,有恐份嫌疑,就得死,他们不在乎她到底是还是不是。我们不能鼓励这种民粹情绪。一旦曝光,无论将来她是无罪释放,还是刑满释放,她都无法正常生活。”
伊莎补充:“到目前为止,她只是偷了两个辐射盒子,还未对任何人造成伤害,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和治政宣言。如果我们要曝光,只能让她恢复普通嫌疑犯身份,通过媒体寻找她的身份这条途径。”
独眼龙:“法律有时候就是这么磨叽。”
伊莎道:“因为法律追求公平才磨叽。1000名嫌疑犯,有999名罪犯,一名无辜者,独眼龙……”
“全部有罪。”
伊莎道:“少数服从多数叫公众道义绑架,法律不能是少数服从多数。在无法判定谁是无辜者情况下,法律会释放一千名嫌疑犯。大家没人在乎那位无辜者,有人会认为即使冤枉他也是正确的选择。那到底要多少个人才放过无辜者呢?一百个人?10个人?3个人?3个人中有两名罪犯,且无法调查情况的情况下,3人全部获罪对吗?”
伊莎道:“你不要老是讽刺法律。法律不是公正的天平,但却是最公正的天平。”
独眼龙摆手:“行了,行了,你多念两个月的书,你赢了,好不好?”
梁袭道:“你们是不是相爱过?”
两人同时一怔。
梁袭解释道:“只有相爱而分手的两个人,才会找个机会吵架,而罔顾我们还有正事要办。”
独眼龙一揽梁袭肩膀:“小子,我警告你不要胡编乱造。”